全省县域放权赋能改革开展以来,焦作市市县两级高度重视,将其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“三起来”重大要求的实际行动,认真落实省委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举措,加快推进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,科学谋划,主动作为,一方面按照“高位推进、预案推演、市县联动、模板护航、靠前督导”的总体工作思路,精心组织,精准发力,周密实施,狠抓落实,全省首家启动、首家完成交接,扎实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后续工作,有力确保了赋予各县(市)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放得下、接得住、用得好、见实效。另一方面,进一步加大放权赋能力度,自主开展放权赋能改革,持续推进放权赋能改革走向深入。
一是高位推进,充分凝聚改革合力。豫发〔2021〕23号文件印发后,焦作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了批示,要求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。10月18日,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,就贯彻落实豫发〔2021〕23号文件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。随即组建了书记、市长为组长,常务副市长和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的县域放权赋能改革工作领导小组,成立了工作专班,建立了改革推进机制,积极谋划放权赋能改革工作。11月9日,市委书记葛巧红专题听取了放权赋能改革工作汇报,要求逐条研究贯彻落实意见,确保放得下、接得住、厘得清、发展好,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放权赋能力度,自主开展放权赋能改革;之后,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路红卫定期听取汇报,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。12月8日,省放权赋能改革推进会召开后,为贯彻落实省委周霁副书记讲话精神,当晚,市委书记葛巧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县域放权赋能工作。12月11日,市委书记葛巧红、市长李亦博分别在市委、市政府相关会议上进行了再安排、再部署。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郭鹏又在全市“放管服”改革推进会做了具体安排部署。各县(市)、市直相关部门纷纷以座谈会、动员会、推进会等形式,加强组织领导,细化任务分工,责任落实到人,形成工作合力,切实承担改革主体责任,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工作落细、落实。
二是预案推演,全面优化工作路径。孟州市为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“三起来”示范县(市),在向孟州市赋权中,积累了大量改革经验。此次放权赋能改革,市直赋权部门、赋权范围及赋权事项都进一步扩大,赋权部门由22个扩大到23个、赋权范围由孟州市扩大到6县(市)及开发区、赋权事项由156项增加到255项,时间紧、任务重。为按时保质完成省定任务,组建了县域放权赋能工作专班,专门到省委相关部门请示汇报,进一步吃透改革精神;同时深入市直相关部门及县(市)开展专题调研,摸清市县情况,听取各方意见建议,拓宽工作思路。在此基础上,认真梳理归纳“三起来”示范县(市)孟州市赋权工作成效,总结改革经验,查找问题不足,研究改进措施,并结合省市放权赋能改革精神和当前改革实际,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,理清工作思路,进行改革全流程预案推演,不断发现问题不足,持续改进工作举措,反复优化工作路径,进一步修改完善放权赋能工作方案,为高效推进县域放权赋能改革打下坚实基础。
三是市县联动,统筹推进下放承接。11月3日,印发了《关于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做好权限下放承接落实工作的通知》,全省首家启动了省定放权赋能改革。市直相关部门一方面主动加强与省直部门沟通对接,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,另一方面及时制定赋权文件,与各县(市)承接部门签订交接文书,全省首家完成放权赋能权限交接工作。6县(市)先后对应制定了承接落实方案,省定255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移交到位。随后,将改革工作重心转为推动下放权限的承接落实,23家市直部门均制定了培训辅导计划,陆续开展了业务培训44批1279人次、电话指导1302人次,事项培训率达100%;积极向县(市)对口部门移交政策文件、档案资料、业务手册、服务指南、制式证明等资料,目前已全部移交到位,累计移交资料1168件。认真做好政策解读、网络技术支持、业务账号设置、操作流程标准化等工作,确保赋权事项有序衔接、平稳过渡。各县(市)积极与省、市相关部门对接,主动认领赋权事项并梳理承接事项目录、权责清单和政务服务平台事项目录,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,强化场所、设备、技术、人员等保障,累计增加人员122人、资金56万、设备52台;市教育局积极为各县(市)提供财物支持,配备设备6台,有效提升了业务承接能力。
四是模板护航,规范提升改革质效。针对改革的关键环节,及时制定一系列文件模板,为市县提供指导帮助。改革启动后,为规范赋权流程,制定了《赋权文件模板》《赋权协议书模板》,明确了赋权内容、赋权范围、赋权程序;编印了放权赋能改革工作手册,强化对放权赋能工作指导,方便各县(市)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。市级赋权任务完成后,为规范县(市)255项下放权限承接落实,制定了《县(市)权限承接落实工作方案模板》,明确了承接落实时限、承接落实机制、事中事后监管举措等内容。在市县完成交接后,及时制定了《产业集聚区赋权工作模板》,对产业集聚区赋权原则、赋权程序、赋权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,指导县(市)结合产业集聚区实际,按需精准赋权,不搞一刀切;为提升行政效能,实现下放权限一网通办,将下放的255项权限与政务服务平台事项一一比对,形成437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,指导县(市)录入政务服务平台,并实施标准化管理,确保下放权限与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。
五是自主赋权,持续激发县域活力。在完成省规定动作的同时,焦作市自我加压增加自选动作,进一步加大放权赋能力度,自主开展放权赋能改革。除涉及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、生态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重大敏感事项外,凡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,且县(市、区)具有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的市级权限,应放尽放。一方面,将赋权范围扩大至五个城区,另一方面,按照“县区点菜、市直端菜”的“菜单式”赋权模式,双向征求市直部门及各县(市、区)意见,进一步梳理充实赋权事项,精准赋予县(市、区)更多想要、有用、好用的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,持续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,进一步激发县(市、区)改革创新活力,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。同时指导各县(市),按照豫发〔2021〕21号文件精神,结合本地实际,将下放到县级的136项权限同步转移到产业集聚区,并研究将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产业集聚区,进一步激发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,推动做大做强,实现争先进位。
六是靠前督导,坚决破除改革障碍。实施台账管理和工作通报制度,要求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县(市)每周五报告工作进展,及时掌握放权赋能改革动态,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;定期刊发工作通报,并将有关情况呈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阅示,高压推进,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时间节点完成。强化督导协调,通过微信工作群、电话、面对面等方式,实时进行政策解读和督促指导,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统筹推进、督促落实,全力为放权赋能工作保驾护航。开展实地调研,实施跟踪问效,以办件量作为检验赋权成效的重要指标,聚焦权限运行中的“难点、痛点、堵点”,主动出击,深挖病灶,靶向攻坚,精准发力,打通权限运行中的一切障碍,切实推动下放权限运行顺畅、落地见效。